媒體聚焦

大數據、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關系

 

 大數據、物聯網、智慧城市三者之間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:大數據的發(fā)展源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,并用于支撐智慧城市的發(fā)展。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基礎,但智慧城市的范疇相比物聯網而言更為廣泛;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標由大數據來體現,大數據促進智慧城市的發(fā)展;物聯網是大數據產生的催化劑,大數據源于物聯網應用。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、分析、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,從而對包括民生、環(huán)保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服務、工商業(yè)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。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,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,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(chuàng)造更美好的生活,促進城市的和諧、可持續(xù)成長。


大數據的關鍵在于共享

大數據的關鍵在于共享。我國智慧城市發(fā)展的一個瓶頸在于信息孤島效應,各政府部門間不愿公開、共享數據,這就造成數據之間的割裂、孤立,無法產生數據的深度價值。關于這一問題,一些政府部門也有清醒的認識,開始尋求解決方案,這是受自身的需求驅動的。比如,一些政府部門原來不愿分享自己的數據,但現在開始尋求數據交換伙伴,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單一的數據是沒法發(fā)揮最大效能的,部門之間相互交換數據已經成為一種發(fā)展趨勢。同時,隨著各方面的發(fā)展及政策的推進,很多以前不公開的數據也逐漸公開了,這對大數據的發(fā)展都是有力的支持。


物聯網與大數據

相比傳統的互聯網,在物聯網中,對大數據技術具有更高的要求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:

物聯網中的數據量非常大:物聯網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節(jié)點的海量性,除了人和服務器之外,物品、設備、傳感網等都是物聯網的組成節(jié)點,其數量規(guī)模遠大于互聯網;同時,物聯網節(jié)點的數據生成頻率遠高于互聯網,如傳感節(jié)點多數處于全時工作狀態(tài),數據流源源不斷。

物聯網中的數據速率更高:一方面,物聯網中數據海量性必然要求更多的數據匯聚于骨干網,數據的傳輸速率要求很高;另一方面,由于物聯網與真實物理世界直接關聯,很多情況下需要實時訪問、控制相應的節(jié)點和設備,因此需要高數據傳輸速率來支持相應的實時性。

物聯網中的數據更加多樣化:物聯網涉及的應用范圍廣泛,從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物流、商品溯源,到智能家居、智慧醫(yī)療、安防監(jiān)控等,無一不是物聯網應用范疇;在不同領域、不同行業(yè),需要面對不同類型、不同格式的應用數據,因此物聯網中數據多樣性更為突出。

物聯網對數據真實性的要求更高:物聯網是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擬信息世界的結合,其對數據的處理以及基于此進行的決策將直接影響物理世界,物聯網中數據的真實性顯得尤為重要。


智慧城市的發(fā)展依賴于大數據的支撐

城市運行體征是通過數據進行量化表現出來的,但這些數據散亂在政府的各個部門中。 政府部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需要長期的調研,調研的資料來源于政府部門運行、城市運行的長期積累。政府信息化的高速發(fā)展已使政府產生了幾百TB的數據。但數據本身沒有任何意義,只有經過一定的系統分析之后,才能發(fā)揮數據的價值。智慧城市的每一個細節(jié)都會產生龐大的數據,同時,智慧城市的運行基礎也來源于對大數據的深度分析。

大數據表面是一系列靜態(tài)的數據堆砌,但其實質是對數據進行復雜的分析之后得出一系列規(guī)律的動態(tài)過程。政府部門本身沒有去做這樣的事,這就需要企業(yè)對其進行支撐。城市運行體征的管理也需要大數據的推動。大數據在反映城市運行體征的時候,并不需要了解城市部門的主要業(yè)務及運作流程,單純從數據的角度出發(fā),通過計算機軟件分析之后,數據就能得出一些規(guī)律,不關乎業(yè)務,不關乎結果,但能完全反映出數據之間的關聯性。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(fā),驅動城市運行體征發(fā)展,是一個可以在決策前段刨出人力的純計算機運作模式,這樣的好處是運作的量化和規(guī)范化。

大數據驅動下的智慧城市,關乎每個人的生活。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天氣預報,以前的天氣預報只會預測一下天氣,但現今的天氣預報會告訴公眾更多的信息,如氣象指數、空氣污染指數、穿衣指數、驅車安全指數等,甚至是否有利于運動,對發(fā)型及妝容的影響都有說明。這是能讓普通百姓切身體會的智慧生活,未來,教育、交通等關乎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會變得智慧起來。



轉自  商都網

 

 

推薦資訊